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婴儿潮”支撑了中国住房“刚需”?

发表于2013-04-24

  国的住房需求是由投资性因素主导的,还是居住性因素主导的?各界对此争论不休。

笔者无意对此进行全面论述,本文仅就对通常被认为是影响居住性需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进行一点初步的探讨。

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住房需求的中长期趋势。

住房需求的代际繁荣

与被挤压的“80后”一代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20岁左右开始工作,25岁-34岁成家并首次购置住房,之后进入事业高峰,60岁之后逐渐退休。

由此可见,25岁-34岁年龄段人群是首次居住性购房需求的主要群体(也有学者将20岁-40岁列为主要购房年龄段,为了下文的数值分析才取了明确的上下界限,实际上这只能算作一个模糊的区间)。

因此我们可以分析这一年龄段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及其总量,以求对居住性住房需求做一些(显然是非全面的)分析。

首先可以看看美国和日本的例子。在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高出生率持续较长时间,被称为“婴儿潮”。

这批人主要在1946年至1964年出生,总数约有7800万人。1969年之后,美国这一代“婴儿潮”逐渐进入25岁以上的年龄段,美国住房需求急剧增长,引发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第一次房地产繁荣。

到了199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最早的“婴儿潮”的下一代都已经开始进入购房年龄段。而“婴儿潮”一代自身则开始进入中年期,富裕者开始追求更高档住宅的消费,而更多的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少数族裔)则在政府支持下,借助金融创新的手段购得住房,形成了“次贷”。

2006年左右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既是美国短期房产泡沫的破灭,也是一个长期的、更大规模的代际性房产泡沫的破灭,因为自此开始美国的“婴儿潮”一代开始进入退休年龄,逐渐退出房市。

日本二战之后也出现了“婴儿潮”。1945年至1950年内平均人口增长率高达3.12%。这一代“婴儿潮”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日本住房市场可观的需求群体,因而为当时的日本房地产繁荣贡献了力量,更重要的是为随后的日本第一次地产泡沫破灭后的再次繁荣提供了支撑。

在1980年代末,日本第二次房地产泡沫的生成和破灭中,由于这一代的“婴儿潮”已经开始进入中老年,而其他代际的人口也未能形成住房需求的有力支撑,从而导致此次泡沫破灭后,日本的房地产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一蹶不振,长达20年之久。

发表于2013-04-24
忙疯啦,您好!您所发的帖子““婴儿潮”支撑了中国住房“刚需”?”已被设置为固顶帖,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
发表于2013-04-24

可见,中国房地产市场近十年来的繁荣,是与正常的人口年龄结构相错位的。

发表于2013-04-24

当“婴儿潮”一代已经步入中年时,他们才真正告别了“筒子楼”、“棚户区”(或者农村老家的瓦房),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商品房。

发表于2013-04-24

中国“婴儿潮”形成的首次购房年龄人群对住房市场的影响与国外不同。例如,如果按照国外的经验,25岁-34岁作为首次居住性购房的主要群体,那么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就应该迎来购房需求的高峰。

发表于2013-04-24

而到了1990年代末期,中国婴儿潮这一代实际上就已经开始步入中年了。但是实际上,虽然自1980年代开始,中国的住房制度就不断地改革,但只有到了1990年代末,才实行了彻底的市场化改革,购买商品房才成为人民满足居住需求的首要选项。

发表于2013-04-24

他们拥有的属于自己的产权房,在起初很多都是以极为低廉的象征性价格所购买的“房改房”等。

发表于2013-04-24

在其后不多久就开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十年”中,这些住房的名义市场价值大幅,给这一代人带来了很大的“财富效应”。

发表于2013-04-24

尝到“甜头”之后,面对房地产的繁荣,这一代人也开始购买更好的住房,以求改善居住条件,或者直接以为目的。

发表于2013-04-24

这给在近些年才首次进入居住性购房市场的年轻一代,带来很大的挤压。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