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评论:楼市二次调控须防悬浮空中

发表于2010-09-28


事实再一次证明,无论政策规定多么严厉,从文本文件转化为执行文件,还有许多细节要补充。而更重要的是,必须强化行政制度层面的设计,阻断地方政府与土地开发商之间的利益联系。唯其如此,楼市二次调控才能“既闻楼梯响,又见人下来”。 楼市调控近6个月房价依然居高不下的事实,终于造成了二次调控降临。9月26日晚间,国土部、住建部联合下发通知,规定包括土地闲置一年以上企业禁止拿地;在房价高的地区,增加中小套型限价住房建设供地数量;没有完成住房供地计划的地方,不得向大户型高档住房建设供地;因政府及部门原因造成土地闲置的,两部门将限期查办等,直指土地利用乱象。 新浪乐居$ I6 B0 ^9 }2 e$ ]* d
超出开发期限的恶意土地闲置既导致房地产用 地的大量无效供应,又为房价坚挺提供想象空间,而且蕴藏着巨大的信贷风险,对于国计民生都是隐患。然而,在公众印象中,此前这一环节的管理总是“只听楼梯 响,不见人下来”。按照此前备受关注的土地清查专项整治行动的安排,应该是“7月督察,8月约谈,9月问责”,但在督察、约谈之后,问责却意外爽约。不仅 如此,据国土部的不完全统计,去年9月30日之前查出1457宗闲置土地,到今年5月底闲置土地上升到2815宗,8个月里闲置土地几近翻倍。在这种情形 下,人们有理由担心:楼市二次调控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再次陷入悬浮空中的尴尬境地? 买房,购房,装修论坛,房产论坛' {;k5 U* D% g
显然,调控政策不能落地的原因不在政策本身,而在于政策在执行环节时时遭遇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的掣肘。以土地闲置为例,一方面此前包括许多央企在内的 大鳄在拿地当地王的游戏中乐此不疲,致使地价上涨过快,在未开发前就已形成利润循环体系,因此企业乐于囤地居奇而懒于开发;另一方面,在银行对房地产贷款 审批从严的形势下,手里有地可以置换贷款,这对于资金链趋紧的开发商来说如同续命丹,因此不惜冒被处罚风险也要囤地。而更重要的是,不少地方政府与囤地的 开发商之间存在或明或暗的利益链条,因此对于开发商囤地行为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国土部的调查表明,因毛地出让拆迁难、调整 规划等政府和部门原因造成闲置的约占六成,其中多少是真原因多少是保护伞?无人得知。在目前的行政格局下,国土部和住建部能否启动地方政府和部门对闲置土 地的纠察热情,也是一个未知数。
% ^  _2 u1 C7 u# s买房,购房,装修论坛,房产论坛 实际上,与国土部和住建部的新政相 类似的规定早已有之:两年不开发即可视为闲置,政府有权收回。然而在实践中,与大量闲置土地的情形相比,收回土地却少而又少。事实再一次证明,无论政策规 定多么严厉,从文本文件转化为执行文件,还有许多细节要补充。而更重要的是,必须强化行政制度层面的设计,阻断地方政府与土地开发商之间的利益联系。唯其 如此,楼市二次调控才能“既闻楼梯响,又见人下来”。
发表于2010-09-28
力度不够
发表于2010-09-28
越调越高
发表于2010-09-28

力度不够

 

发表于2010-09-29

有人制定没人执行,典型的中国特色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