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宜居城市评价标准:四个一票否决 媒体报道有影响

发表于2007-05-31
什么才是宜居城市?昨天(30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公布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今后,按照这个标准,每个城市都可以通过给自己打分,以显示宜居与否。 

    该标准从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个方面对宜居城 
市进行了权重打分,按照分数的不同将城市分为宜居城市、较宜居城市和宜居预警城市。 

    “宜居城市绝不是单纯的居住条件的适宜性和人人都享有一定的住房。”建设部“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主持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顾文选认为,宜居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良好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民地。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总体规划,将“宜居城市”列入北京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宜居城市”这个词首次出现在中央政府的文件中。到目前,全国已经先后有100多个城市提出了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 

    按照《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除了对上述六个方面进行打分之外,还列出了四项综合评价否定条件,“一票否决”。这四项条件分别是:社会矛盾突出,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尼系数大于0.6导致社会贫富两极严重分化;近3年曾被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为年度“十大污染城市”;区域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如果宜居指数累计得分高于80分(含80分)且没有否定条件的城市,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确认为“宜居城市”;宜居指数低于80分但高于60分(含60分)的城市,或宜居指数高于80分(含80分)但有一项否定条件的城市,确认为“较宜居城市”;宜居指数低于60分的城市,或宜居指数高于80分(含80分)但有两项以上否定条件的城市,或宜居指数低于80分高于60分(含60)但有一项否定条件的城市,确认为宜居预警城市。 

    有意思的是,媒体对城市的报道也会在对城市的打分中有所体现。标准规定,市民普遍重承诺、守信用,典范事例近一年中被中央媒体报道3次以上的,加1分;市民普遍缺乏信用,坑蒙拐骗事例近一年被中央媒体报道3次以上的,扣1分;业主和物业公司矛盾冲突较大较多,被省级以上媒体多次曝光的,扣1分;近一年发生过重大食品或药品安全事故,并被省级以上媒体曝光的,扣1分。 

    “宜居城市是个动态的概念,那些现在看不很宜居的城市,过去可能曾经非常宜居。”顾文选说,比如北京,空气质量、淡水资源都达不到宜居城市的基本要求,但在800年前,北京非常宜居,直到清代,北京玉泉山泉水种植的水稻还可以供应皇宫食用。 

    顾文选认为,考量一个城市的时候,要给它一个时间段,看它在这段时间里总体上说是不是宜居。“宜居不仅包含历史差异,还包含地区差异和人群差异。比如,在上海可能一个月挣3000元的生活还不如在荆州一个月挣1500元。” 

    “对老百姓而言宜居指数较高的城市才是我们所讲的宜居城市。”顾文选说,一个城市宜居不宜居,当地的老百姓最清楚。 

    据了解,《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已于4月19日通过建设部科技司的验收,但这个标准目前还不是强制性的行政技术标准。 

    据顾文选介绍,该标准用于各城市“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目前还不会去搞宜居城市排行榜,但在未来,会推动国家出台强制性政策,把一定的‘宜居度’纳入对地方政府的强制要求,以保护城市的‘宜居性’”。 

    尽管对宜居城市已经列出了条条框框,相关研究人员也走访调研了东、中、西部的不同城市,听取了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但顾文选还是表示,目前这个标准还只是理论上的标准,并没有对哪个城市进行过相关打分。“广东省的清远市按照这个标准进行了自我打分,分数达到了84分。别的城市还没有进行过打分”。 (李松涛)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