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一个家庭仅买一套房 像控制生育一样控制买房?

发表于2008-04-0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住有所居的目标;2007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了三个指导原则和四项措施,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些消息无不令人振奋。 

    但中国房地产市场与群众的住房问题有其复杂的一面,这就像本轮楼市调控一样,任务非常艰巨——甚至出现了房价与高层初衷背道而驰的“越调越长”现象。而解决住房问题将会是一项更加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近年来,我国住房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成绩不容否定。过去五年,我国城镇年均住宅竣工面积超过6亿平方米,全国4000多万户城镇家庭通过购买新房或者二手房改善了住房条件。据建设部统计,我国人均住宅ㄖ婊?002年底的22.8平方米增加到了2007年底的约28平方米,截至2006年底,城镇居民住房私有率已达到83%。 

    然而,由于户籍等因素的限制,大量实际上已经进城的农民或异地就业的城市居民并没有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待遇,而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8平方米,住房私有率达到83%的背后,是住房分配不均的不争事实。 

    尽管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行业迅猛发展,住房建设力度空前,但相当部分城镇居民仍感觉到住房紧张,住房压力巨大。住房刚性需求强劲这一表象之下,则是有人住大房子,有人则住小房子,有人同时拥有多套住房而有人没房住的现象。 

    要遏制这种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就应该像控制生育政策那样控制买房。既然我国城镇居民可以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允许生一个孩子,同样,城镇居民一个家庭也可以且应该仅允许买一套住房。 

    首先,这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土地资源非常有限,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已属不易,倘若允许富人无限制地购房,势必造成住房供应紧张,助长投资投机性需求,进一步推高房价,使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同时,还有可能使我们的耕地保护受到严峻挑战。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房地产需求旺盛,如果不加节制,这种需求在短期内是难以满足的,而且大兴土木与建设资源能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相悖。 

    其次,实行“一户一房”的政策有利于改善宏观调控,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本轮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创下12年来新高(2月份为8.7%),经济增长偏快,通货膨胀压力空前,归根结底,固定资产投资强劲拉动是重要因素,其中,房地产投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包括投资、投机性需求。 

    要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还要从制度上进行设计,可以先出台“一户一房”的有关政策,超过这一标准,对购买别墅或第二套以上住房的购房者,征收高额的累进税或资产税。这样,实行“一户一房”的政策不仅有利于改善宏观调控,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而且还可以为国家增加税源,可以将这些钱拿出一部分用于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支出。 

    当今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悬殊,有钱人通过买房或买卖股票可以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有多套房子的人变得越来越富,而买不起房的低收入家庭尽管可以享受住房保障,但却无法获得这种住房带来的致富机会,这样显失公平。 

    虽然此前央行等有关部门出台了“第二套房”政策,但只是提高了首付门槛、取消了银行贷款利率优惠,并未对购买第二套以上的住房行为加以限制;首付利率上浮10%,对于富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贫富差距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实行“一户一房”政策,像控制生育一样控制买房,显得势在必行。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说,要“建设科学、合理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科学合理地建房和引导住房消费,反对房地产“盲目”发展,控制无限制购房应是题中应有之意。 (周雪松) 
 
 
责任编辑:gzj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