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评论:正视现实是解决住房问题的前提

发表于2007-08-14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发布的《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报告认为,下半年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局面仍难改变,人民币升值速度会继续加快,加息等紧缩性调控政策仍将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将进一步强化和改善。该报告还提到,加息等举措与房价持续上涨都将影响消费进一步增长。 

这份报告让笔者联想到前几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接受央视采访时的表态:包括股票与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上涨是目前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看起来,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当前宏观经济存在的现实问题,这将是解决中国老百姓住房问题的前提。 

近年来,房价持续高涨,住房问题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任何一丁点儿风吹草动都会引发热议。在众多参与讨论的人当中,总有那么一些人,顶着“人民经济学家”的帽子,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一些混淆视听的言论。比如一位经济学者,预测房价暴跌,鼓吹持续加息,将宏观调控局限于房地产甚至住宅领域 (论坛 像册 户型 样板间 新闻),罔顾其他行业存在的严重问题。 

近日,此公再次响应另一位“人民经济学家”的观点,撰文支持应该对住宅预售制度进行大幅改革。笔者拜读后实不敢苟同。为什么质量监督体系出现问题要怪罪于预售制度?银行风险控制体系不起作用也要归咎于预售制度?那么多明文规定未得到严格执行,难道都是预售制度惹的祸吗?再说,作为经济学家,在建议改革预售制度的时候是否考虑到国内目前金融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是否认真分析过此举可能会促进主要房地产企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垄断之势呢?这种单凭主观臆测的言论与主张竟然出自“专家学者”之口,难免会被送上一顶“伪学者”的帽子啊。 

与“人民经济学家”们遥相呼应的,是普遍存在于公众乃至部分管理者心中的浮躁;凡是唱衰股市的必是好人,无论所言是否属实;凡是出来“妖魔化”开发商,骂两句房价的,也必会赢得满堂喝彩;一部分官员把控不住,放言要调降房价,结果却让市场“将”了一“军”。更有人为了迎合领导,想出调整统计范围的歪点子试图证明房价的下降与领导的英明,真不知道这些人是否帮了倒忙。 

我们一直强调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而妥善解决问题的前提,就应该是实事求是、正视现实,明确当前住宅领域存在的各种相关问题。比如说,今年上半年房价出现大幅度上涨的原因是什么?面对商品房结构不合理仍然严重的问题,小户型项目的投资高峰到底应在何时出现?为什么开发商囤地、捂盘、假售、抬价等严重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治理?是法无明文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前几日有新闻报道说,某土地部门要给闲置土地亮“红黄牌”,真不知道原来规定的两年不开发土地收回一说是否依然有效。 

建行研究部的专家们认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难以贯彻落实并取得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双重身份。除此之外,各部门“多龙治水”造成政策“打架”,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在不切断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市场利益关系,改变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双重身份,同时加强部门政策协调,健全监督机制情况下,中央政府调控政策很难在地方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可以预计,如果中央政府不调整政策方向,出台更强、更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未来房价仍将呈持续上涨态势,中心城市高房价将波及周边二三线城市,前期房价上涨较少的城市也将出现快速补涨,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矛盾可能进一步激化。 

看起来,这些专家还是将希望寄托在政府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上。事实上,持续几年的调控,政府出台的政策加上原来已有的各项法律法规已经很多了,可是真正逐条得到落实的又有多少呢?在笔者看来,对于那种原则性极强、管理细则千呼万唤不出来的政策,不出台也罢。倒不如首先梳理清楚目前已有政策中相互矛盾的内容,该取消的取消,该落实的落实。除此之外,改革目前的户籍制度是否能够缓解中心城市房价?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水平,能否减轻重点城市房价压力?鼓励城市产业升级换代,将低端企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是否有助于减少中心城市人口压力?也许解答此类看似与房地产无关问题才是值得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应该考虑的。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