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无房户“漂泊”十五年 苦等一套经适房

发表于2007-07-17
她,曾屡遭质疑、饱受非议,只因那些仍旧在等待福利分房的人们,看不懂她……

    几年后,她一下子变成了香饽饽,坐公交、开私车的都奔她来了,只为了她背后暗藏的利益……

    她,就是经济适用房。

    1998年,我国启动了住房体制改革,提出从此以后将确立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9年过去了,我们尝试着从她一波三折的命运中弄明白经济适用房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娶老婆时:我说会等来福利分房

    6月19日下午,记者见到了42岁的张华(化名),他亲身经历了兰州经济适用房的发展过程。1987年22岁的他进入了七里河某国有企业当起了一名工人,和所有人一样他盼望着厂子能够分给他一套福利房,解决他的住房问题。“当时我一个人在兰州工作,因为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但自己还住在租来的10平方米的房子中。别人给我介绍了好几个对象,但都因没有房子而没谈成,人家女孩子们都很现实的,因为你找个房子需要三年时间都可能找不到,而找个对象三天就可以找到了,这让我更对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的愿望变得异常迫切。之后我天天都会到厂里的劳资科进行咨询,并打申请要求厂子解决我的住房问题,但得到的答复总是‘厂子要盖新房子了,等等吧!’带着这个答复我和我现在的妻子谈对象的时候,面对房子问题时我也是这么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妻子于1990年结婚了,并一同住进了我的那间租来的房子中开始了生活。两个人共同等待着那间属于我们自己的福利分房,就这样我和妻子等待了近8年时间,8年的时间我们搬了三次家。1998年,国家政策突然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我和妻子顿时慌了神。”他无奈地说道。

女儿12岁时:我在观望中等待福利房

    2002年,已经等待了15年福利分房的张华得知了兰州出现的经济适用房。他告诉记者:“当时我的女儿12岁了,准备上初中,妻子告诉我要为孩子的将来做打算,孩子的小学是在租来的一间15平米的房子中度过的,学习环境非常不好,为了孩子学习我们晚上基本不看电视,但孩子的学习环境依然很差。这时厂子传来了消息:要将一间车间拆除盖家属楼!这个消息无疑让全家人异常兴奋。”这个时候兰州市内的商品房房价已经飙升到了2200元每平方米,这对于夫妻二人每月只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来说,花去十余万元买商品房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所以在这个时候,张华也只是大概了解了一下经济适用房的情况,他的心思还是等待着当时变革为“带有福利性质”的房子。也正是这个等待让他错过了购买经济房的最佳时间。

    两个月后,他得到消息:厂里准备要盖的房子因为手续没有审批下来,流产了。“得知消息后,我只感觉天旋地转的,饭也吃不下。这时我才开始关注起了经济适用房,因为当时的价格我了解到只有1000多元每平方米,但数量本来就不多的房子已经卖完了”。

彷徨之时:他不了解有这些政策

    调查中,兰州市第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的物业公司——甘肃信通通利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周静女士告诉记者,东港世纪新村小区是当时市政府划拨的土地,当时的目的就是建设经济适用房,所以在许多环节上政府减免了大部分的费用,经济适用房价格因此要比当时繁华地段的商品房价格低很多,当时繁华地段商品房价格已经飙升到每平方米2300元左右,而这里的房价却只是收取了1450元的均价。记者了解到,由于这些经济适用房由开发商运营,所以在入住时除了价格较低外,甚至就和普通的商品房销售一样简单。但可能由于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中低收入者不了解经济适用房,或一次性无法拿出数十万元的钱来购房,所以经济房的销售对象也按实际情况扩大了。随后,各个开发商为了将手中的经济房卖掉,开始实行了按揭买房的销售形式。据了解,当时较低的价格对很多中低收入者来说仍然无法一次性支付。而东岗世纪新村的房子在按揭的形式下,首期的付款金额在4~6万元左右,这对中低收入者来说是可以解决或想办法凑齐的。
发表于2007-07-17
发表于2007-07-17
发表于2007-07-17
发表于2007-07-17
发表于2007-07-17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