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怀念黄家驹!!!

发表于2006-12-28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题记 

    说到Beyond(乐队),必然让人不由地想起一个人的名字:黄家驹。——兼主唱、填词以及作曲于一身的他,无疑是乐队的灵魂人物。可以说,没有黄家驹就没有Beyond的成立,更不会有乐队后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这里,我姑且把Beyond浓缩在黄家驹一个人身上,单一地对他进行解读,再以另一篇文章对Beyond作整体的解读。 
    理想,是Beyond自始至终的永恒主题。毫无疑问,黄家驹是一名纯粹的音乐主义者,并一生为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可是,理想是什么? 
   是人对未来的理性选择并作出种种努力以实现之?是人对自身自由的不断奋斗以争取之?还是人对完美的热烈渴望并追求之?或是与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精神现象?……那么,Beyond反复提到的“理想”,到底具体指的是什么? 
    是“要以最快的速度让世人感到Beyond的无所不在、如果有钱了就要培养香港本地的音乐人”,“为香港乐坛和乐队在外面争光,为香港的乐坛作些贡献”?——似乎可以是,但又不完全是。 
    或许,应像黄家驹所说的那样:“理想……又可能在不同的环境里面有不同的想法。”而我们,本来就不可能为他的“理想”划定一个确切的界限,更没有必要费心去解析某个人的理想究竟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不能忽视“理想”在黄家驹身上不断折射出来的耀目光芒。是理想,让黄家驹一次又一次地坚定他自己。 
    然而,黄家驹毕竟生活在现实之中,无论他如何地执着、如何地坚强,也会有常人遭遇挫折后的表现。 
    在1989年“苹果牌演唱会”上,黄家驹唱《追忆》这首歌,比录音版唱得更为颓废,完全丧失了《再见理想》、《午夜怨曲》等歌曲中所流露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 
    在1991年“生命接触演唱会”上,黄家驹在唱《谁伴我闯荡》这首歌时,有一阵子低着头弹吉他,看不到他的眼神,冷清的旋律流出,虽然有那么多人在,但他是孤单的。 
    在1993年香港户外不插电演出中,黄家驹叫大家静下来,黑色的木吉他在他手里由远而近飘出一段音乐,他的脸上没有神情,此刻可以用来形容的但又不够恰当的词语是:沉默。 
   在《喜欢你》这首歌的MTV中,黄家驹一步一步地走下楼梯,看着心爱的人转身离去,那种眼神,的确让人难以相信能够演得出来。 
    ……这些表现,或是因为事业遭挫,或是因为情场失意。但黄家驹始终是一个乐观、深情的人。他曾这样说过:“常有人问我们,为什么去那么远,那边的人很厉害,你们怕不怕?其实我真的很怕,你们知道日本仔很厉害的。我们去那么远,为了很多东西,为什么有这样的冲动和勇气去那么远的地方,发表我们的音乐,面对外面很多高水准的乐手和一些很难打进的市场,是因为香港有一帮很支持我们的歌迷……”还有,大家都知道《喜欢你》和《无泪的遗憾》这两首歌曲,是黄家驹和女友分手后,他在强烈的情感之中写下的:前者的“以往为了自我挣扎/从不知她的痛苦”,表达了满怀的愧疚之情;后者的“终于别离以后/在你消失在人海/却总想到你哭与笑的一切”,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最令人敬佩的是,黄家驹始终保持着一份优秀的品性。有多少人在复杂的娱乐圈走红后,赚了,或变了?又有多少人恃才傲物,自我炫耀,对别人指手画脚?而黄家驹的过人才华是很多人想拥有的,但他从不利用这些去换取个人的利益。黄家驹身后并没有什么财产,从音乐上的所得大部分被挚爱音乐的他用于购买乐器和设置Band房,难怪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当独立的歌手”,他回答说“对唱歌这种东西没感觉,只对乐器才有感觉”;尤其是,当有人企图诱惑黄家驹让Beyond分开发展时,他这样说:“不要期望我解散Beyond,不是Beyond需要我,是我需要Beyond,失去Beyond,我无法承受这个打击,Beyond失去我,找个人补上就行了。”有一次演出,参加的有不少出名的和不出名的明星,出名的都抱着歌迷送的花,黄家驹也不例外。当时,他的旁边有一位不出名的明星,两手空空,黄家驹笑着和他不知在说什么,后来镜头一转,黄家驹手里的花到了那位明星手里。 
   有人说,在香港娱乐圈里遇见黄家驹应当说是一个惊奇。很多人应该深刻地记得在“生命接触演唱会”上,黄家驹放荡不羁、仰天长啸地演唱《金属狂人》的那一幕。——这种狂野,不是歇斯底里的做作,而是一种坦坦荡荡的激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种刚正、豪放的男儿本色。比及《金属狂人》,《狂人山庄》这首歌曲可谓达到了词、曲和唱完美结合的境界: 
     谁在这刻梦见未来/狂乱发丝在舞动/谁在仰天独我自吼/长夜盖天梦飞颠峰/沉睡 了千年/是幻像 神共恶魔始于一体/圆月野鬼在叫吼/龙共猛虎独占山庄/魂断破天万里飞灰/持道 去西游/活受罪仇恨染满过去堆积悲哀的今天/无惧隔世种满的恩怨/愚昧智慧再次呼风雨/残红挂上血染的悲壮/灵欲战胜空虚的深渊雷电碰击划破真理/流热血追逐愤怒/承诺瞬息尽化沧海/残卧老翁道破天机/无病里呻吟/是问号   
    这首歌词,体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主义色彩,而作者竟是自小生长在西方文化中的黄家驹,的确令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更何况,在当今香港年轻一辈中能写出这种东方意境及力度的人寥寥无几。这首歌曲,若黄家驹能像《金属狂人》那样留下现场的一幕,该是多么的激动人心! 
    1992年,Beyond为了寻找一个广阔的音乐空间,开始将发展重心移往日本。不过,由于日本对音乐制作上的严格要求以及语言上的障碍,起初他们沉寂了一段时间。但Beyond仍然十分努力,于是一张有异于以往风格的大碟《继续革命》诞生了,其中《长城》这首歌曲更是邀请了日本音乐大师喜多郎制作片头音乐,整张专辑编曲华丽漂亮,令人耳目一新。不过,先前的沉寂使Beyond的声势有些坠落,他们在日本发行了几张单曲唱片,但成绩并不理想。 
   1993年,Beyond结束了在台湾的短暂宣传后,再赴日本创作新专辑,并为在日本发行新专辑而努力着。五月底,Beyond返回香港,并带回了一张大碟《乐与怒》。他们对这张专辑非常满意,其中《海阔天空》这首描写了Beyond十年心路的歌曲,获得了“我最喜爱的本地最佳创作大奖”等几个奖项。在香港和马来西亚各举办一场大型户外不插电演出后,Beyond在六月底推出了一张日语专辑,并打算在年底举办一场大型的成立十周年纪念演唱会。但是,谁也没有想到,6月24日Beyond四子在东京富士电视台参与游戏节目演出时,黄家驹从舞台上不慎跌落成重伤,昏迷不醒,6月30日下午4点15分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悲痛、愤恨啊!难怪后来阿Paul说,要是不去日本,要是没有所谓的什么理想,黄家驹就不会有事……。然而,那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当时的香港乐坛,实在让Beyond觉得愈加狭窄、乃至绝望。对此,黄家驹曾表态,说“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乐坛”。对Beyond而言,他们追求的不是歌迷的掌声或欢呼声,而是理解、聆听和分享,用黄家驹的话来说,“不要老叫我们名字,说我们靓仔,多听音乐”、“大家彼此尊重一下对方,我希望你们听歌的时候,或我说话的时候,不要跟我斗谁的声音大”。 
    黄家驹的去世,在香港受到了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甚至连《南华早报》这份有名的英文报纸也报导了出殡时的有关情景。也许,有的媒体纯属故作姿态,但由此观之,我们可以知道音乐天才黄家驹在香港人心目中的地位。这让人不禁回想起1973年,功夫巨星李小龙在香港陨落后的情景。——几年前,香港宽频拍摄一个广告,主题是“生有限,但愿活无限,以速度突破生命”,选了五个人物做典范,在广告中展现他们的生活片段: 
戴安娜王妃:她笑,全世界人哭。 
乔宏:平凡人,不平凡人。 
德兰修女:爱是永无止息。 
李小龙:龙,不只活在中国。 
黄家驹:永远年轻。 
     31岁,年轻得让人心伤啊!——对Beyond的歌迷来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一诗句,恰是对黄家驹的最好写照。因为,他那令人为之动情、与之共鸣、乃至心潮澎湃的歌声,早已渗入到每一位歌迷的内心深处!他那真挚的、灿烂的、乃至可爱的笑容,也一样早已根植于每一位歌迷的脑海之中! 
    ……生命,真的辜负不起,谁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呢?我们还是赶紧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要不,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发表于2006-12-29
我喜欢他!同样怀念一下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