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业主论坛的力量

发表于2010-12-15
业主论坛的力量
楼主
   如今,如果哪位开发商还从未上过自己开发的楼盘的业主论坛,一定会被认为是“OUT”了。BBS已经成为消费者表述个人对开发商及社区看法的最直接平台,再落伍的房企老板也不敢忽视网络舆论的力量。

“我的地盘”我做主
    
   如今,人们可以在各大房地产门户网站上查到任何城市、任何楼盘的详细信息,他们会找到该楼盘在网上的业主论坛,先浏览一番社区业主与准业主们的看法后再作定夺。

   “业主论坛是开发商所有信息传播和信息交流渠道中,惟一可以保证业主声音相对真实、全面传达的平台,开发商也难于对这些信息进行屏蔽,是消费者进行购房决策的重要依据。”成全机构董事长全忠指出。

   的确,在业主论坛上,业主不需要借助传统媒体的力量反映楼盘出现的种种问题,他自己就可以化身为一名记述者,将情况真实、及时地反映到这一平台上,而出于维护网站本身公信力的原因,即使开发商在相关网络媒体投放了广告,那些规模较大的网站也不会将与该开发商相关的每一条负面言论全部删除,而是将论坛的维护权交付于相关版主。在各个社区的业主论坛里,楼盘开盘、收房等阶段是论坛相对最为活跃的时期。楼盘的关注者会将详细的“踩盘”报告发到论坛里,准业主会在论坛上自发组成收房联盟、装修团购联盟、FB(腐败,意指吃喝玩乐等活动)联盟等团体,在业主与开发商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很多小区业主还通过论坛联系业主与律师集体起诉开发商……总之,业主论坛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业主的弱势处境,使业主在与开发商及物业的互动中有了对对方行为进行约束的依托。

   在某房地产网站评出的去年“重庆社区十大焦点事件”中,其中8件与业主对开发商的投诉有关,包括开发商私改规划、配套缺失、物业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而这些事件之所以被评为焦点事件,主要是因为得到了众多网友广泛的关注。

开发商的“马甲”

   业主论坛日益凸现的杀伤力令开发商难以再对其等闲视之。

   而在全忠看来,在当前业主论坛越来越成为业主“设诉论坛”的趋势下,更多开发商是通过注册“马甲”、“灌水”等方式令一些负面帖沉没,同时对自身项目进行相关宣传,而由于多数开发商的营销团体在这方面的专业度不够,使得这些行为还处于十分业余和幼稚的阶段。

   在北京市通州区城铁沿线附近一处即将开盘的楼盘的业主论坛上,用几个不同注册名发布的大量灌水帖占据了该论坛前几页页面的大部分空间,内容多为关于通州区房市的种种利好,如“通州新城月底密集出让商业地块”、“通州新城推进地下空间规划”、“名企看好通州规划区”等;而夹杂于这些帖子其中的,则是关于该楼盘规划情况等方面的各种信息。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灌水帖的主人都是该开发商派相关营销人员注册的“马甲”,其主要目的无非是起到宣传自身楼盘的效用。

   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开发商的“马甲”来自于竞争对手。与某些楼盘处于同质化竞争的开发商,也常常通过注册“马甲”或以过客评论的形式对该楼盘或开发商进行恶意攻击或指责乃至谩骂。由于其“专业度”不高,这样的“马甲”也很容易被网民识破。

   随着网络效应的深入,目前也出现了专门进行网络舆论管理的公司或团队,主要负责为开发商进行论坛信息管理与网络营销推广,但这样的专业性外包团队还并没有被更多的开发商所接纳,而这些团队的工作性质本身也承载着诸多质疑。“很多开发商都可以轻易付出20万元的代价对楼盘进行媒体的广告投入,却不舍得花费同样的价钱进行网络信息管理。这与目前开发商对业主论证普遍的认知度有关。”全忠认为。

“潜水态度”与“鸵鸟政策”

   “对于网民在业主论坛上对开发商的批评与指责,开发商普遍采取的多是潜水态度和鸵鸟政策。”全忠指出。

   以网络目前的影响力,多数开发商都不会无视业主论坛上的负面意见,但却没有多少开发商愿意以官方的身份去进行正式回应或与业主交流。造成这种潜水态度的关键因素是开发商由于流程繁杂等原因,害怕对业主做出公开承诺。因此多数开发商对这类帖子采取的多是“鸵鸟政策”,以掩耳盗铃的心态等待帖子沉没,让事件随着时间自生自灭。

   全忠认为,利用业主论坛进行项目营销如今已经成为各个开发商的“规定动作”而非“自选动作”,它已经像样板房一样,成为楼盘营销必备的一种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从一个项目刚刚起步的阶段,业主论坛就应该成为楼盘营销的一个通道和规划内容,而不能在出现负面信息时再考虑应对之策;而对于开发商的营销团队来讲,应该进一步了解网络营销以及BBS的沟通方式,以业主更接受和认可的方式进行沟通,增强网络营销的专业度。另外,开发商还要在沟通过程中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即使自己的客户在交流中使用了相对过激的言论和态度,也应该正确对待,“骂家即是买家”,要清楚正是有了对产品的关注才会产生批评之声。开发商需要在网络时代调整自己的心态,纠正以往高高在上的态度,才能做好品牌维护,对自己的产品不断改进。
上一页|1|
/1页